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
重大項目申報指南
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結合需求、頂層設計、確定主題、擇優支持”為導向原則,擇優資助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現實指向性的重大應用基礎研究課題;對提高自治區基礎研究水平和學科發展具有重大帶動性的應用基礎研究課題。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儲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在廣泛征集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提出2017年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下稱重大項目)資助方向,現將有關申報事宜通知如下:
一、資助強度及方向
重大項目單項資助強度最高為50萬元,主要資助方向是:
(一)柔性葉片風能轉換裝置流體動力學性能研究
研究內容:以提高風能轉換效率和對各種建設條件的適應性為目標,通過研究獲取柔性葉片形變機制和氣動、氣彈性能的耦合關系,開展風荷載與柔性葉片結構撓度變形、風致應力耦合分析,研究脈動風激勵下的葉片結構升力和應變/應力反應,提出復雜流動情況下的柔性葉片結構氣動和氣彈性能分析方法,實現對柔性葉片風能轉換裝置優化設計。
(二)微型單組元渦輪發動機的實現及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從過氧化氫單組元“燃料”應用技術入手,設計嵌入式微型單組元催化裝置,將清潔的高濃度過氧化氫“燃料”應用于所設計的微型渦輪發動機上,組成微型單組元渦輪發動機動力源系統。開展工作原理、實現方法的深入研究,掌握其工作特性和性能特點,探討微尺度化的發展趨勢。通過研究揭示出微型單組元渦輪發動機的工作機理,建立設計理論,探索尋求高度可移電子設備的綠色新動力裝置。
(三)新興鋁基稀土特種防護鍍層材料技術與裝備的工程產業化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大型工程化制備鋁基稀土粉體材料及其性能調整;大型工程化制備鋁基稀土特種防護鍍層及其性能調整;大型工程化粉體制造設備與防護鍍層制造設備的改良與工藝優化。
(四)低濃度煤層氣催化燃燒反應催化劑和化學工藝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風排瓦斯氣燃燒催化劑制備方法研究,對其進行實驗室活性測試。在實驗室活性測試的基礎上,進行風排瓦斯氣燃燒催化劑結構表征研究,根據實驗室測試的基礎數據進行風排瓦斯氣催化燃燒反應器設計。
(五)中國地方特色馬種特殊環境適應性分子機制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在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中國地方特色馬種間在進化過程中的關聯度和種群變化軌跡,并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全面解析我國地方特色馬種在特殊環境下能夠適應生存的分子機制,填補在全球馬種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沒有中國馬種的空白。
(六)mRNA/LncRNA對蒙古羊卵泡和精子發育調控研究
研究內容:利用mRNA/lncRNA測序生物信息學分析、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研究綿羊卵泡發育的調控機制,尋找與蒙古羊卵泡和精子發育調控相關的mRNA/lncRNAs,鑒定其功能,分析其作用的靶基因和可能參與信號通路。通過測序分析蒙古羊各發育階段卵泡精子的mRNA/lncRNAs數據,獲得一批與蒙古羊卵泡精子發育相關的數據,進而研究與蒙古羊原始卵泡募集、卵泡發育、卵泡閉鎖、卵泡波形成、排卵機制。精子形成等相關的mRNA/lncRNAs調控機制。為研究蒙古羊卵泡發育和精子發育分子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七)乳酸菌適應抗生素環境過程中細胞應激反應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完成150-200株乳酸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分析;完成5-8株乳酸菌適應不同抗生素環境過程中拉曼指紋圖譜的構建,解析其細胞應激反應的個性和共性機制。
(八)甜瓜果實呼吸躍變分子機理解析研究
研究內容:以典型的呼吸躍變型甜瓜品種河套蜜瓜為研究對象,應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呼吸躍變期和躍變前后各時期的果實數字基因表達譜,分離鑒定呼吸躍變過程中差異表達的未知功能的基因,驗證部分候選基因的功能,從轉錄組水平闡明甜瓜果實呼吸躍變的分子機理。同時,為甜瓜果實性狀改良的基因工程提供新的功能基因。
(九)蓖麻標雌/單雌/兩性系花序發育的分子水平差異研究
研究內容: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m型雌性系蓖麻的后代植株為研究對象,用MSAP、cDNA-AFLP和蛋白質組學技術在DNA甲基化、mRNA轉錄和蛋白質水平上研究三種花序類型在營養生長期、轉變期、主穗開花期、二級分枝開花期的差異,為揭示Lm型雌性系蓖麻不同花序類型形成原因、明確花序發育分子機理奠定基礎,也為進行蓖麻性別調控、雜優利用與分子育種研究提供依據。
(十)蒙藥與天然藥物有效物質及藥理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選擇常用而有效的蒙藥復方制劑,應用現代藥理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手段開展蒙藥藥理研究,揭示和闡明傳統蒙藥現代科學內涵,為蒙藥的推廣應用提供科技支撐,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新思路。
(十一)布魯氏菌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布氏菌關鍵基因的篩選與鑒定;布氏菌致病機制、胞內存活機制及其與宿主相互作用機制等基礎研究;布病新型獸用疫苗的構建及其免疫效果檢測;布病快速檢測試劑開發;布病尤其是慢性布病患者新型治療方案研究。
二、申報資格與條件
重大項目須以團隊形式申報,支持以自治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系統等機構為牽頭單位申請的自然科學領域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并要滿足以下條件:
(一)申請項目應符合本指南確定的研究方向,并與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具有應用或產業化前景。
(二)鼓勵學科交叉,多團隊聯合申請,申請人是重大項目的實際負責人,僅限一人。
(三)申請人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5周歲(1962年1月1日后出生;博士生導師可放寬至60周歲,即1957年1月1日后出生),正高級職稱,至少完成過一項自治區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三、申報注意事項
(一)申報前請認真了解《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及本指南有關要求。
(二)項目申請人在申請當年只能申報一個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和參與項目數不能超過2項(包括當年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其他類項目)。申報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每個單位在同一研究方向上不得超過2項。
(三)自治區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治區科技廳科技創新團隊以及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成員申報項目時,請注明所在重點實驗室或團隊的名稱,以便優先支持。
(四)項目組成員須在申請書的簽字欄簽名,對人員排序予以確認;合作單位應在申請書的“合作單位意見”欄上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項目成員中有外單位人員的視為合作單位,合作單位不得超過2個)。依托單位或合作單位未蓋章的、紙質文檔與電子文檔內容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五)重大項目研究周期不超過4年,項目研究經費最高申請額度不得超過其最高單項資助強度。
(六)重大項目采取紙質材料與電子材料相結合的方式申報。申請人在內蒙古自治區基礎研究網站(http://nsbr.nmkjt.gov.cn)“基礎研究項目管理”欄“項目文件”中下載《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申請書》(2016版,以下簡稱申請書)離線填寫電子版申請書,同時打印6份紙質申請書及有關附件,報送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電子文檔不需要通過“ISIS系統”提交)。各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審核后匯總制作申請項目匯總清單,連同紙質、電子材料,在截止日期前報送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管理中心。
申報截止時間為2016年12月29日。
(七)項目申請人請同時準備項目答辯PPT,內容包括立項背景及意義、研究內容及解決的關鍵問題、預期成果及應用前景、項目創新點和先進性、研究基礎(含前期研究積累、申請人、科技平臺、人才團隊情況)與工作條件等內容。
答辯PPT請于2016年12月29日前報送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答辯時間另行通知。
四、限制條件
有下列情形的,不得申報2017年自治區自然基金重大項目:
(一)不符合指南要求的;
(二)已獲得2017年(當年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
(三)承擔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尚未結題驗收的;
(四)申請人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不得申報。
五、申報受理
報送地點:內蒙古基礎研究管理中心
地 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山丹街2號內蒙古科技大廈504室
郵 編:010020
聯 系 人:
內蒙古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賀 蓉 0471-6280916
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處:劉宇明 0471-637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