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我校聯合主辦的新質生產力與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5年學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黃彥彰出席大會并致辭,學校黨委書記李向東,黨委副書記、校長宮箭,市科協黨組書記丁玲,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邊東等參加會議,大會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甘肅省原副省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劉嘉麒院士,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長杜志雄,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左其亭分別致辭。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金良主持。

本次會議由我校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世界資源研究分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內蒙古生態經濟研究會共同主辦,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承辦。包括4位院士在內的150多位來自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科學組織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會,為新質生產力賦能城市轉型貢獻智慧方案。
黃彥彰在致辭中指出,當前鄂爾多斯正全力打造世界級能源產業新高地,在這一進程中,科技創新是核心引擎,產學研深度融合是關鍵支撐。他期待與會嘉賓圍繞大會主題,深入交流創新實踐,分享前沿觀點,共同探索鄂爾多斯乃至全國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宮箭在致辭中指出,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始終以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發展,助力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實踐。期待通過本次會議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協同創新,共同譜寫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大會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驅動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重點圍繞資源型城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建設、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礦山地質與智慧礦山建設以及生態城鄉與綠色低碳人居環境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16位資深科學家做主旨報告,24位專家學者做平行論壇學術報告。
劉嘉麒院士以《發揮“一帶一路”資源優勢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為題,提出了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發展,利用國際資源,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資源型城市接續產業發展的思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副主席,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武強,圍繞《能源戰略形勢與礦山環境》這一主題,提出了在新的能源供需態勢、“雙碳”目標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綠色礦山建設的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火箭軍后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侯立安院士,提出了伴生固廢資源化的膜法水處理技術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董鎖成研究員分析了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資源型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





我校特聘教授李昌,管理學院院長劉海英,教師薛博、張偉東、宮晨圍繞大會主題做專題報告,進一步探討了資源型城市轉型路徑,分享了綠色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推進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今年是“新質生產力”理念提出兩周年,也是鄂爾多斯獲批國家綠色低碳轉型試點城市的關鍵年。本次會議共收到來自全國各省區的學術論文100多篇,獲得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大力支持,這不僅是一場豐富的學術盛宴,也為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發展方案。
我校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積極拓展同眾多高校及專家學者的合作交流,顯著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這不僅為相關學科專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