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五屆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暨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內蒙古賽區選拔賽在赤峰學院舉行。我校教師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點擊放大查看圖片)
本次大賽以“推動教學創新 培養一流人才”為主題,緊扣教育強國建設目標,深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大賽分為網絡評審和現場匯報兩個階段,具體分為正高組、副高組、中級及以下組、課程思政組、產教融合組五個組別進行,來自全區20所本科院校107組教師參賽。

我校教師鄧俊芬主講的《老年護理學》課程獲正高組一等獎,張鑫主講的《音樂名作欣賞》課程獲副高組一等獎,楊雪峰主講的《汽車底盤構造》課程獲思政組一等獎,劉近林主講的《大學體育三(花樣跳繩)》獲中級及以下組二等獎。

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是新時代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復合型、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是新醫科建設的核心內涵。《老年護理學》肩負著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使命,作為護理領域的特色學科,應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積極引領教學創新,充分發揮課程育人作用。
《老年護理學》是面向護理學本科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共32學時,2學分。該課程是從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文化以及發展等多角度,研究老年期身心健康、疾病護理特點及預防保健的學科。課程具有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學科交叉的特點。

《音樂名作欣賞》是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開設在三年級,64學時,4學分。課程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和綜合性,關聯性表現為前后緊密連接樂理、曲式、和聲、音樂史和表演等課程,綜合性體現為與歷史、地理、文化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本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與審美能力,是理論知識與舞臺表演的重要紐帶。
《汽車底盤構造》

《汽車底盤構造》課程瞄準智能制造時代國家對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使學生掌握汽車底盤四大系統各結構的構造原理、特點和應用,具備汽車結構設計的計算分析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擁有四個熱愛的時代新人。
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開設在大二年級下學期,3個學分48課時,以課程思政全鏈融入的RDAC教學模式開展混合式教學,體系化重構教學內容,建設六類資源庫,為RDAC筑基;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課程群全方位育人,為RDAC建體;可視化突破重點難點,構筑大小思政點,為RDAC助力;全時段跟蹤教學成效,實行專項補償機制,為RDAC助新。獲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省級一流課程和教育部拓金計劃示范課程。

花樣跳繩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也是非遺傳承項目,在新時代“體教融合”背景下,習練傳承花樣跳繩是“文化自信培育”與“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本課程以“傳承中華繩技文化、培育時代體育新人”為目標,致力于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體育人才。但課程存在“文化淺,融合難,評價窄,思政弱”痛點,所以強化“文化+技能+思政+創新”的育人導向,創新“一看二講三練四朋五賽”全過程育人方法,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教學環境,改革“多元動態”評價機制,并深度融入課程思政與技術應用,實現了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品德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協同提升。

學校積極培育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比賽,通過邀請專家輔導,開展專項教學沙龍,組織評委現場模擬等多項活動提高教師參賽水平。參賽教師積極備賽,努力鉆研,在賽場上彰顯了我校的教學質量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