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載開拓創新,五載勇毅前行。過去五年,是我校發展歷程中意義非凡的五年,鄂應院人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學校第二次黨代會召開之際,特開設“聚力新發展啟航新征程”專欄,展現學校五年來奮勇爭先的發展歷程,激勵全體鄂應院人同心向黨,奮楫揚帆,奮力譜寫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這一重要論述為高校奮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過去五年,我校不斷優化科研環境,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挖掘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有機融合起來,對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能力不斷增強,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持續投入 強化引導
學校從獎勵、項目配套、設備等方面逐年增加科研投入,校本級項目扶持類別和數量逐年增加。由此牽引推動學校教師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不斷增加,獲批項目資金從260萬增加到1518萬元,獲批項目和經費實現雙倍增,經費總額達到5148.06萬元。

2021至2023年,學校連續三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以上項目獲批共144項。教師發表科研論文555篇,授權專利154項,獲批軟件著作權189項,出版專著、教材等170部。

學校榮獲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1項,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1項。榮獲2022年度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先進機構榮譽。

健全制度 鼓勵創新
學校先后修訂并制定出臺科研相關的26項制度,在橫向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為優化提升我校科研管理效能,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加強科研激勵,促進成果轉化確立了制度保障。完成學術委員會換屆,新成立學校科協,為科學技術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合作共建 應用為主
學校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增強科技創新平臺對科技發展的支撐力。瞄準區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推進與地方政府、行業、園區、企業的深度融合。目前,學校建成自治區級科研平臺2個,校級科研平臺7個。

學院與市科技局共同創辦新型研發機構——鄂爾多斯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校級“環境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區域內研究院所、高校、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聯合科技攻關、推動解決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合作項目有21項,經費2942.16萬元,占項目總經費72%。部分項目已經進入應用示范階段。

主動作為 服務地方
學校與地方各行業領域的橫向合作不斷擴大,切實為鄂爾多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礦山地質安全、人民健康防護及文化傳承貢獻力量。很多項目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辦“蒙科聚”鄂爾多斯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發布會,組織教師參加自治區高校成果路演活動,推動我校優秀科技成果與企業實現雙向對接。

學校建設并開放學校中藥標本館、蒙醫藥標本館、人體生命科學、信息工程系的大學物理實驗室,累計開放服務1300余人次,2022年正式掛牌成為鄂爾多斯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人體生命科學館獲批2023-2025自治區級科普教育基地。學?!翱萍济妊?”“暖身又暖心跳繩”“黑科技”科普計劃深入人心。

規劃展望 任重道遠
學校圍繞化工、新材料、先進制造、信息自動化等重點專業學科建成一批省部級以上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集聚專業學科人才資源,打造跨專業、跨學科的省部級科研人才團隊,提升承接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形成一批對企業轉型升級具有支撐和推動作用的獨具特色的標志性科研成果,產出一批對政府決策起到參考作用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加強應用型科學研究,加強產學研橫向聯合,集聚資源,共同承接實施一批重大科研項目,促進學院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數量大幅度提升,爭取科研項目總經費突破8000萬,校企共建科研平臺7個以上,橫向項目數量和經費實現倍增。重點發力于“強弱項、補短板、聚合力”。


學校將營造日益濃厚的學術氛圍,吸引全體教職工投身科學研究和科普事業,以學術促科研,以科研促創新,推動產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解決更多產業發展的難點和堵點問題。

學校將科研橫向項目獲批數量和經費勇攀新高,堅持“四個面向”,圍繞重點產業、關鍵技術領域加大橫向合作和成果轉移轉化,全面提升學??蒲薪M織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

學校將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開辟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賽道,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交流,以應用強、價值高的新成果內引外聯,為地方發展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