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至21日,“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在我校舉行。本屆“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是鄂爾多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創辦的年度學術交流活動,匯聚了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等多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共同聚焦“非遺保護傳承與現代應用”這一主題,旨在促進非遺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集中呈現非遺研究創新成果,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智慧。
12月21日,“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正式開幕。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宮箭出席會議并致辭。他指出,我校高度重視美育工作,注重非遺文化發展,探索建設地方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非遺產業學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社科普及各種活動實施過程中,不僅注重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同時還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專業建設和社科普及,很好地發揮了高校服務地方的功能。希望通過本屆論壇,能夠進一步發揮并提高應用型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能力,促進我校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玉飛,北方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張景明分別致辭,對論壇的召開表示了熱烈祝賀,強調了非遺傳承與發展在新時代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出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其保護傳承與現代應用對于推動文化創新、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夠匯聚各方智慧,形成非遺保護傳承的強大合力,探索出更多切實可行的非遺傳承與發展路徑。


本次論壇形式豐富多樣,設立了主旨演講、專題研討和圓桌會議三個主要部分。主旨演講邀請了在非遺領域卓有建樹、對主題有著深刻見解的學者發表精彩演講,分享他們在非遺研究與實踐中的前沿成果與獨到思考。




專題研討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非遺與學科專業建設”“非遺與文旅產業發展”“非遺傳承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非遺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非遺與鄂爾多斯民歌、舞蹈、器樂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實踐路徑”等參考議題展開,通過組織相關學者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圓桌會議由論壇組織者召集非遺保護的實務者、研究者,傳承人群代表和公共文化部門代表等進行跨界平等對話,通過打破行業壁壘,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經驗交流。

開幕式前,學校邀請了非遺傳承人丹·道日吉進校園開展《非遺當代傳承中的“業緣”與“血緣”》講座,邀請部分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展演匯報等,通過一系列活動為論壇正式開幕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


此次非遺傳承與發展論壇,為非遺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業者提供了交流平臺,通過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探討合作,為我校非遺傳承與發展帶來新的思路與契機,為非遺系統性保護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有效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