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zhèn)黃芥壕嘎查正忙著對150盞太陽能路燈的安裝項目進行招標,我校派駐嘎查的包聯駐村工作隊積極對接電業(yè)局、施工隊等事宜,為點亮黃芥壕嘎查農牧民的溫暖回家路忙碌著。像這樣把服務送到農牧民家門口、心坎上的幫扶工作,我校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偉和嘎查兩委班子時刻都在操心、用心。

一束光,折射太陽的溫暖。我校對黃芥壕嘎查包聯幫扶三年來,駐村干部全力以“富”,在轉觀念、配班子、強基礎、建制度上下功夫,引領嘎查開辟致富路,鍛造了一支有本領有真情的工作隊。第一書記李偉和工作隊成員為農牧民解決了水、電、路、訊、文化等農牧民關心的難點堵點問題20多件,他們撲下身、沉下心,讓嘎查面貌煥然一新,一幅美麗鄉(xiāng)村畫卷在黃河岸邊徐徐展開。

黃芥壕嘎查駐村工作隊目前由我校駐村第一書記1名、杭錦旗公用事業(yè)服務中心駐村隊員2名組成。工作隊成立之初,為了啃下嘎查面貌改善這塊硬骨頭,反復深入農牧民家里走訪調查、征求意見,和嘎查班子外出學習、研究思路。經過反復推敲,工作隊決定大力發(fā)展村級經濟、增加村民收入作為幫扶工作的首要任務。

拿著這份粘泥巴、冒熱氣幫扶行動實施方案,工作隊有了行動的“作戰(zhàn)圖”,第一份“捷報”就是完成了嘎查黨支部書記的選舉工作,結束了近兩年無支部書記的歷史,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得到強化,“定盤星”由此確定。

隊伍充實起來后,改善辦公場所成了擺在眼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校向黃芥壕嘎查提供資金6.8萬元,幫助維修改造了辦公場所,讓嘎查干部的辦公生活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激發(fā)了嘎查兩委班子成員的工作熱情,使前來辦事的農牧民更方便快捷。

駐村工作隊又馬不停蹄,聯系駐村服務企業(yè)和個人向黃芥壕嘎查捐贈了包括電腦、打印機在內價值2.5萬元的辦公用品,改善了村部辦公條件,進一步提高了村級辦公效率和服務能力。

鄉(xiāng)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帶領農牧民興產業(yè)、增收入。工作隊籌措資金5.94萬元選購適齡母畜和飼草料作為村集體經濟的起步項目,實現了向農牧戶“輸血”,又增強了嘎查集體經濟的“造血”能力,踐行著“鄉(xiāng)村振興道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駐村工作隊發(fā)現,要贏得農牧民的支持與擁護,秘訣就積淀在每一件實打實的小事好事中。為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工作隊為重點監(jiān)測戶申請幫扶項目10個,臨時救助補貼項目7戶,提供臨時就業(yè)崗位10余個,切實增加了農牧民群眾的經濟收入。



美麗鄉(xiāng)村離不開豐富多彩的鄉(xiāng)村文化。學校出資采購了嘎查文藝表演隊演出服,并開展“送體育、送健康、送器材”活動,向師生發(fā)放了0.6萬元的跳繩、水杯等用品。我校出資近萬元為嘎查農牧民婦女舉辦三八婦女節(jié)活動,發(fā)放健康生活用品,并開展法律問診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為了讓閱讀成為鄉(xiāng)村生活的新風尚,學校出資2.8萬元進行微型草原書屋和便民服務站改造,并號召我校師生捐書500多冊,讓書香飄進草原深處。

工作隊在交上一份成績單的同時,還要建成一個好堡壘。工作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將電商扶貧作為產業(yè)振興的重要領域、精準幫扶的重要模式和突破口,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幫黃芥壕嘎查的農副產品找銷路,共銷售21.2萬元肉蛋奶等農產品,打通了消費幫扶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工作隊協(xié)調企業(yè)與嘎查完成集體經濟“沙漠農莊”的意向性協(xié)議簽訂工作,預計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至少5萬元。此外,工作隊對接杭錦旗公用事業(yè)服務中心投入資金20多萬元,在吉日嘎朗圖鎮(zhèn)暖棚進行育苗,并對鎮(zhèn)區(qū)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




群眾的事無小事。工作隊進駐以來,黃芥壕嘎查的村容村貌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困擾村民多年的基礎設施問題迎刃而解。學校提供資金0.6萬元,與杭錦旗相關部門共同完成1500米自來水管道的鋪設,徹底解決了嘎查3戶農牧民人畜飲用水難的問題。工作隊爭取資金在嘎查新建160盞太陽能路燈,進行危房改造,并新建水沖式公共廁所一處,實現了嘎查無水沖式公廁的“零突破”,人居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此外,學校和杭錦旗農牧局出資對嘎查破損水渠進行維修,保證夏季灌溉順利進行。



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只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小步,卻是每個農民家庭的一大步。一件件飽含真情的好事實事,一個個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一聲聲笑容滿面的由衷贊嘆,丈量出我校駐村干部心系發(fā)展、胸懷民生的拳拳深情。那些懷揣著熱情奮斗在鄉(xiāng)村一線的幫扶干部,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底氣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