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只有深深扎根泥土才能有所收獲?!边@是我校后勤管理處綜合科科長、派駐杭錦旗黃芥壕嘎查第一書記李偉,在今年全校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的深情發言。駐村近兩年來,他用一條路讓村民出行不發愁,用一排路燈點亮一個村,用一方陣地凝聚起村民的心。

一條砂石路 出門不發愁
這段時間是黃芥壕嘎查農牧民最犯愁的日子,一場又一場秋雨把村里的土路泡得泥濘不堪,步行一腳泥,開車出溜滑,秋收的農產品運輸不方便,村民干著急。同樣心急如焚的還有駐村第一書記李偉,他計劃把這條土路修建成砂石路,但是資金從哪來?方案怎么規劃?帶著這些問題,李偉召集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現場辦公,眾人一條心,問題很快一一破解。

泥土路即將煥然一新變成砂石路,這個好消息立刻在黃芥壕嘎查傳開了,村民笑著說,“改造這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是多少村民的愿望,修好后的路就叫‘應用路’吧,感謝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對嘎查的幫助?!?/p>

黃芥壕嘎查發展基礎較差,“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這是嘎查廁所的寫照。李偉爭取杭錦旗鄉村振興局撥付資金17萬元,新建了一處水沖式公共廁所,明亮衛生的新式公廁讓村民豎著大拇指夸:“這是嘎查第一個水沖式公廁,咱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說起駐村工作隊,嘎查兩委班子感觸更深,村支書老李說,李偉書記不僅頭腦靈活,而且辦事實在,跑前跑后爭取資金,幫村里修繕了破損水渠,維修改造了嘎查兩委的辦公場所,大家在村里用上了新電腦、彩色打印機,村級辦公效率和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農牧民的幸福感就是在一條路、一間公廁、一條水渠這樣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中提升的,李偉說,從城里到鄉下,從老師到駐村干部,雖然環境變了、身份換了,但只要俯下身、沉下心,就能貼近鄉親們的心,只要用溫度和力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自己的獲得感就不斷提升。

“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群眾解民憂”
“雪中送炭盡心力,為民排憂解難題”
“真情駐村接地氣,幫扶解困暖人心”
在李偉辦公室,三面鮮紅的錦旗格外顯眼。其中一面是村民秦保則送來的,因老伴患直腸癌,常年外出就醫、治療、吃藥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一家人在困境中打算放棄治療。李偉知道情況后,幫老兩口申請成為監測戶,在一系列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資助參保政策扶持下,老秦和老伴解決了看不起病的難題。李偉又幫助秦保則申請了5萬元小額信貸和3.4萬元補貼資金,家里養起了牛、羊、雞,蓋起了飼草棚,日子重新煥發生機。秦保則如今在村里安排的公益崗位工作,逢年過節會有愛心人士送來米面糧油,一家人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對生活充滿信心。

這幾天,村民張玉泉忙著用自來水洗菜、做飯招待親戚,而在他和另外兩戶村民剛返鄉時,因為錯過當年管網集中碰接,用水成為他們的大難題。李偉第一時間對接相關部門籌資、規劃、施工,只用4天就完成1500米自來水管道的鋪設,徹底解決了3戶農牧民吃水難的問題。

看病就醫、吃水用電、危房改造……這些事關老百姓生活的大事,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石。李偉和駐村干部、村兩委班子從村民急難愁盼處著手,用心用力解決每一個“難啃的硬骨頭”,讓黃芥壕嘎查農牧民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無顧慮、有底氣。
一排路燈 照亮回家路
“現在不管多晚回家,路上通明,再也不怕天黑路難走了?!贝迕窈轮蝿傉f起李書記幫村里架起的路燈,打心底里感激。黃芥壕嘎查已往每到夜里,全村道路一片漆黑,李偉與鎮政府和包聯單位溝通,爭取鎮府“一事一議”資金50萬和包聯單位資金48萬,幫助嘎查新建310盞太陽能路燈,成為全鎮第一個太陽能路燈全覆蓋的村子。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為了滿足農牧民對文化生活的多樣需求,李偉向學校申請資金24萬多元用于嘎查文化活動室、黨建陣地建設,協調愛心單位和企業捐贈價值14萬元的愛心圖書和辦公用品。
嘎查圖書管理員格日勒高娃自豪地說,黃芥壕嘎查的草原書屋是全鎮最好的書屋,周圍村嘎查都很羨慕。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李偉和駐村工作隊干部一起幫助農牧民解決農副產品銷路問題。兩年來,駐村工作隊幫助嘎查完成消費幫扶任務25萬多元,并積極與學校對接,讓黃芥壕嘎查的農產品擺上師生餐桌。
駐村工作是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工作,李偉說,村民滿意是他最大的動力,學校和愛心企事業單位是他強大后盾,他將常態開展急事“代跑”、意見“代收”、難事“代辦”服務行動,打通便民利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