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學校開展“牢記囑托學思想,挺膺擔當建新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鄂小鷹走進農村,走進基層,觸摸祖國各地的發展脈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囑托、筑夢前行。讓我們跟隨鄂小鷹的步伐,感受社會發展變化,了解國家發展需求,在實踐中將“知行合一、篤學致用”的校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日前,大飛機學院(機械與交通工程系)紅旅智研實踐團來到延安市、洛陽市、蘭考縣,探尋紅色足跡,領悟革命精神。實踐團先后走進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通過聆聽講解、參觀實物、動手做飯等體驗項目,感悟革命先輩前仆后繼、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傳承發揚心懷家國、不懈努力、無私奉獻的寶貴品質。


思想領航豫地尋夢
日前,學校“思想領航·豫地尋夢”青春紅旅實踐團在黨委學生工作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懷揣著對紅色文化的崇敬與向往,歷經8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抵達河南省安陽市紅旗渠紀念館,深刻領悟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與深遠意義。

紅旗渠,這條鑲嵌在太行山間的“人工天河”,不僅見證了林縣人民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的壯麗史詩,更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實踐團成員走進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回顧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們鑿石挖土的聲聲回響,感受那份青春熱血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力量。“看到前輩們使用的修渠工具如此簡陋,卻能開鑿出如此宏偉的紅旗渠,我深受震撼。”實踐團成員趙丹感慨地說,“這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應該學習和傳承的。”
民族團結戮力同心
日前,土木工程系團總支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嘎查開展“同心鑄牢中華魂,勠力共譜團結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走進鄂爾多斯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樣板展廳、查干錫力非遺村,了解各民族干部群眾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生動故事,動手做蒙古族特色食品空殼餅、搭建蒙古包、制作蒙古袍,沉浸式體驗民族文化,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涵與時代價值。


智慧礦山探索之旅
近日,數學與計算機工程系教師帶領“智慧礦山鄂小鷹實踐團”,來到國家能源集團包頭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李家壕煤礦,通過交流學習、參觀考察、體驗學習、實踐服務、總結分享等環節,探索智慧礦山、志愿礦區智能化建設、大數據采礦等前沿技術,提升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

在李家壕煤礦,實踐團成員通過參觀智能采礦設備的精準作業、大數據平臺的實時監測、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人工智能故障預警,對智慧礦山的運作原理和技術細節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實踐團成員紛紛提出新問題、新想法,與煤礦技術人員探討如何將專業優勢與智慧礦山建設相結合,探索出更多創新性的合作模式和解決方案。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日前,學校團委組織學生到準格爾旗龍口鎮大口村,開展暑期“三下鄉”黨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鄂爾多斯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大口村,隊員們參觀了民俗文物展廳、中共馬柵區委革命活動展廳、雞鳴三省、小占革命遺址、蓮花辿地質公園等地,重溫崢嶸歲月,追憶革命先輩。隊員們表示,每一塊石碑、每一張照片、每一件文物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革命的艱辛與榮光,廣大青年要學習傳承革命先輩堅定理想、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

與時代同行與黨同心
日前,管理系逐光而行三下鄉實踐團來到鄂爾多斯市委黨校廉政教育基地,通過參觀、觀看視頻、學習探討等形式,深入學習黨的歷史、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強化了黨性觀念。學生們通過黨史學習,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為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表示將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醫”路風華護佑健康
日前,學校醫學系組織學生開展“醫”路風華護佑健康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先后來到東勝區興盛社區、巴音門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團結社區,康巴什區神華康城社區、康城社區,伊金霍洛旗恩可社區、水岸花園社區等六個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現場,兩組志愿者在老師指導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技能為社區居民進行中醫義診、小兒推拿面診、舌診、推拿按摩、測量血壓等多項服務,并就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及突發情況的急救知識進行宣講科普。

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醫學系學生運用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城鄉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和健康教育,增強了服務社會的意識,并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舞動北疆服務暖城
日前,“舞動北疆 戀上暖城”鄂爾多斯市第五屆廣場舞大賽總決賽在康巴什區舉辦。學校化學工程系組成暖城志愿者服務隊,20多名學生為比賽提供打掃衛生、搬挪桌椅、整理臺簽、協助管理等志愿服務。鄂小鷹通過暖心服務,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暖城鄂爾多斯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