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系列評論②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強調“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明確提出“全面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目標。全區上下必須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有形有感有效、久久為功做好各項工作,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作模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這次在內蒙古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廣大干部群眾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做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賦予其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既“管肚子”又“管腦子”,既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既抓當前又抓長遠。
內蒙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好的基礎,有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優良傳統,促進民族團結的傳統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得好、親如一家和諧穩定的局面好。今后,要繼續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各族人民心靈深處。完善理論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動研究基地擴容、提質、增效;完善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堅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各級各類學校、融進所有課堂;堅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上作表率。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地各部門要充分挖掘和生動展現內蒙古大地上的厚重歷史文化和豐富人文資源,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揚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基本內容的“北疆文化”品牌,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準確把握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的關系,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推動各民族文化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一部內蒙古地區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多民族、大融合的特點在內蒙古大地上極其鮮明。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更好綻放,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再上臺階。各地要不斷拓展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創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穩妥有序調整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法規,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打越牢。